脊髓損傷 (SCI) 對腸道功能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,導致所謂的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 (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, NBD):
1. 腸道蠕動和排空功能受損:SCI 會影響腸道的神經控制,導致腸道蠕動異常。這可能導致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延長,進而引發便秘,這是 NBD 的一個常見症狀。同時,對直腸充盈的感覺減弱或消失,排便反射異常,使得排空變得困難且不可預測。
2. 肛門括約肌功能異常:SCI 可能導致內外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失調,影響對排便的控制能力。這可能表現為大便失禁,是 SCI 患者面臨的另一個主要腸道問題。維持糞便控制是患者恢復腸道功能的最高優先事項之一。
3. 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(Gut Microbiota Dysbiosis):研究表明,SCI 後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會發生變化。在慢性 SCI 患者中,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 (alpha diversity) 可能比健康對照組低。這些改變可能與腸道功能的變化有關,甚至影響腸道神經系統。
4. 腸道神經系統與感覺神經異常:SCI 不僅直接影響脊髓通路,也可能間接影響調節腸道功能的周圍神經系統,包括腸道神經系統 (ENS) 和連接腸道的感覺神經元(如背根神經節 DRG 和迷走神經節 ND)。這些神經元對某些刺激的反應性可能增加。
5. 炎症和細胞損傷:SCI 可能引發全身性炎症反應,這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。此外,SCI 後在結腸中觀察到 DNA 修復機制表達減少以及雙鏈 DNA 損傷的累積。
6. 對生活品質的顯著影響:由於上述問題,NBD 是 SCI 患者生活中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,對他們的生活品質 (Quality of Life, QOL) 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。患者普遍將提高腸道管理的獨立性、減少護理所需的時間和提高排便的可預測性視為重要的優先事項。
7. 損傷水平和完整性相關性:SCI 的神經損傷位置(如頸椎、胸椎、腰骶椎)和 ASIA Impairment Scale(AIS)分類與腸道功能障礙的具體表現及嚴重程度有關。例如,較高損傷位置的 SCI 與較高的自律神經反射異常 (Autonomic Dysreflexia, AD) 評分相關,而腸道刺激是 AD 的常見誘因。
總之,脊髓損傷對腸道功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,涉及神經控制、肌肉協調、微生物平衡,最終導致難以管理的排便問題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自主性和生活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