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心介紹
宗旨目標
自1986年慈濟創建醫院以來,致力於脊髓損傷醫療重建工作,並於1991年設立專戶,提供醫療補助、急難救助、職業訓練等服務。過去三十多年,慈濟推動脊髓損傷照護及醫療重建,協助各地成立協會,共同幫助傷友重返社會和復健。
自2023年起,慈濟於北、中、南、東四大院區設立「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」,組成跨科別團隊,包含泌尿科、神經外科、骨科及復健科等,建構全台脊髓損傷醫療網絡,提供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全面醫療服務與研究。慈濟希望為脊髓損傷者提供無憂的照護,成為全球領先的典範。



各院區責任區域
花蓮院區
責任區域:宜蘭、花蓮、台東、屏東、金門
描述:花蓮院區涵蓋東部及部分離島地區,主要負責花蓮及其周邊的宜蘭、台東,同時也擁有屏東和金門的醫療服務。此區域以自然景觀和多元文化著稱,院區需因應各地居民的特殊需求。
台北院區
責任區域:新北、台北、基隆、桃園、新竹
描述:台北院區負責北部的都市及周邊地區,涵蓋新北市、台北市、基隆市,及桃園、新竹的醫療服務。此區域擁有高度都市化的環境,需求多元,院區需提供先進的醫療技術及全面的健康管理。
台中院區
責任區域: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、彰化、澎湖
描述:台中院區的範圍包括中部的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、彰化,並延伸至澎湖離島。此區域的醫療需求涵蓋都市及鄉村,院區需提供兼顧地方特色的醫療服務,並強調社區健康促進。
大林院區
責任區域: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馬祖
描述:大林院區負責南部及部分離島的醫療服務,涵蓋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,以及馬祖。此區域以豐富的農業及文化背景為特色,院區需關注地區居民的健康需求,並提供綜合性的醫療資源。
這些院區各有特色,致力於滿足不同地區居民的醫療需求。



創新治療
神經外科醫療特色與服務項目
脊髓內輸注幫浦是一種植入體內的設備,通過導管提供藥物以緩解嚴重痙攣。脊髓神經刺激療法透過微量電波刺激神經,減少慢性疼痛。特殊治療包括選擇性背根切除術,用於減少肌肉張力。
前瞻性治療如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療法,透過植入幹細胞來促進損傷修復;經顱磁刺激則通過磁場刺激腦神經,改善肢體活動;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則利用臍帶血幹細胞修復脊髓神經損傷。此外,脊髓神經刺激療法運用電刺激促進神經可塑性,幫助下肢活動。花蓮慈濟也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復健治療,包含多種訓練方式如外骨骼機器人與步態調整。
骨科醫療特色與服務項目
「緊急救脊」提供全天候24小時骨科團隊待命,隨時應對緊急狀況,並運用微創、傳統與複合手術方式,靈活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。透過最新的技術,包括擴增實境、3D列印等,提升手術安全性與精準度。在「肌脊再生」方面,橫膈肌電刺激技術可免除患者對氣切管的需求,功能肌腱轉移則能強化手部功能。「終結疼痛」則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注射技術,針對肌腱炎、關節沾黏、關節退化、慢性神經疼痛等進行治療,並利用激痛點注射來有效緩解疼痛。最後,「保固保骨」通過骨質密度檢查、骨質強化治療與脊椎骨折預防等方式,致力於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相關的問題,確保骨骼健康。
復健科醫療特色與服務項目
一般性醫療包括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震波治療和先進技術如下肢復健機器人及超磁場治療儀。物理治療專注於體能、心肺及基本活動功能訓練,並利用輔具如輪椅幫助行動不便者。職能治療則著重於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,並使用生活輔具協助日常活動。震波治療能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疼痛及修復組織。下肢復健機器人與超磁場治療儀則用於強化運動效果和減緩痙攣。特殊性醫療包括肉毒桿菌素注射以控制肌肉痙攣,並使用震波、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或射頻灼燒術進行疼痛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