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-衛教專區
骨質疏鬆對SCI影響
什麼是骨質疏鬆?
當骨頭內部的結構變得鬆散、骨質流失時,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症,使得骨頭變得脆弱、容易骨折。這種骨折又稱脆弱性骨折(fragility fractures)通常是在沒有明顯撞擊、甚至只是輕微跌倒時就會發生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如果一個人的骨密度比年輕健康女性的平均值低 2.5 個標準差(T 值 < -2.5),就可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。這個定義主要適用於停經後的女性與 50 歲以上的男性。現在醫學上不只看骨密度,還會透過相關工具評估一個人將來發生骨折的整體風險,因為很多骨折的患者其實骨密度還沒低到「骨質疏鬆」的標準。

骨質疏鬆如何影響 SCI
SCI 後,由於患者失去了正常的運動與負重活動,骨骼長期處於缺乏機械刺激的狀態,骨組織容易於發生流失。
根據統計
- 每年約有 2%至 5%的 SCI 患者發生下肢骨折,終生發生率約為 25%至 50%。
- 50 歲以上的女性 SCI 患者骨折風險高於年輕女性或任何年齡層的男性
脊髓損傷者的骨折主要原因超過一半是因為輕微撞擊,例如:
- 移動過程中(如上下輪椅)
- 換衣或洗澡時產生的旋轉與彎曲動作
- 特別是髖關節彎曲與膝蓋彎曲時的旋轉力量,容易導致大腿骨折
脊髓損傷者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有三個:
- 股骨上端(大腿骨靠近髖部)
- 股骨下端(大腿骨靠近膝蓋)

- 脛骨上端(靠近膝蓋)
運動如何改善骨質疏鬆
骨骼是一種會隨著身體承受壓力而變化的活組織。根據美國骨科醫師與骨生物學家 Harold M. Frost 提出的機械負荷理論理論。
當我們站立、行走,或讓肌肉出力時,其實正在給骨頭「好壓力」。這些適當的壓力就像一種訊號,只要壓力夠大、但不過度,骨頭就會啟動自我修復與強化機制,讓骨質變得更密實、更結實。
脊髓損傷的運動建議可以參考上一篇{脊髓損傷的心肺訓練原則}衛教影片,模式建議以負重為佳,如:輔具步行訓練、站立架、體重支撐跑步機
骨質疏鬆的運動有什麼須注意的?
骨質疏鬆會導致椎體變形(楔形化),造成駝背。因此訓練時應避免使脊椎彎曲及旋轉的動作,避免脊椎屈曲相關運動,如仰臥起坐、坐姿腹部訓練機。
因為這類動作會增加脊椎及椎間盤的前方壓力,提高壓迫性骨折風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