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-衛教專區
簡介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 (Intrathecal Baclofen, ITB)
🧴 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
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(ITB)是一種藉由植入體內的小幫浦,將精確微量的藥物(通常是 Baclofen)直接注入脊髓液中的療法。
🎯 治療目的與作用機制
- ITB療法的主要目的是減緩可能會阻礙患者發揮自身能力的痙攣症狀。
- 正常情況下,大腦可以控制反射動作防止痙攣,但在腦部或脊髓損傷後,大腦與反射之間的連結中斷,導致僵硬或痙攣,ITB療法通過直接輸注藥物到脊髓腔,可以幫助減緩這些過度的肌肉活動。
- 由於藥物不經全身循環,只需極少劑量(約為口服藥劑量的千分之一)即可減緩痙攣症狀,因此副作用較低,效果更好。
📌 適應症
- 🧠 腦部及脊髓損傷:改善重度痙攣,並能減輕因痙攣引起的神經痛。
- 👶 腦性麻痺:為腦性麻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。
- 💥 中風:適用於中風後併發嚴重痙攣。
- 🔁 多發性硬化症:治療此病引起的嚴重痙攣。
- 🧬 其他神經系統疾病:針對影響能力發揮的痙攣。
🛠️ 治療流程
- 📋 評估與測試:由骨科、神經科與復健科組成的醫療團隊進行評估,先進行脊椎髓鞘內 Baclofen 注射測試,觀察療效。
- 🔧 手術植入:小幫浦手術植入腹部皮下,連接導管輸藥至脊髓腔,通常需全身麻醉,住院時間視情況而定。
🩺 術後照護與注意事項
- ⏳ 術後6-8週應限制活動,避免劇烈或重複性動作。
- 🔋 定期補充藥物與檢查幫浦功能與電池。
- ⚠️ 停用 Baclofen 後如出現異常應即時就醫。
- 💥攜帶識別卡避免通過金屬偵測器時誤觸警報。
- ⚡ 遠離變電所與重工設備,避免電磁干擾。
- ❤️ 若使用骨生長刺激器、節律器等,注意與幫浦距離。
- 🚗 若開車時感不適,應立即停車並就醫,避免導管移位。
🌈 ITB 療法的好處
- ✅ 有效改善因腦部、脊髓損傷、腦性麻痺、中風、多發性硬化症等引起的嚴重痙攣。
- 😌 減輕因痙攣導致的神經疼痛。
- 💊 精準小劑量藥物作用於脊髓,副作用少。
- 🎛️ 可依活動量與症狀變化調整每日或每小時劑量。
- 🙌 改善肢體穩定度與活動能力,促進照護與擺位。
- 🌟 為傳統治療成效不佳的患者帶來新希望。
- 📈 案例顯示配合復健後,肢體變形與活動困難明顯改善。
⚠️ 儘管 ITB 療法效果佳,但屬於侵入性治療,仍需評估手術風險(如感染等)。幫浦電池壽命有限,需定期更換並回診追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