🧠 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性腸道照護
Q1:什麼是神經性腸道蠕動功能障礙?
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(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, NBD)是因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導致的疾病,常見於脊髓損傷患者。因運動與感覺障礙,會造成排便控制異常、神經傳導失調,進而出現便秘、失禁或排便困難等問題,需從生理與心理層面整合處理。
Q2: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的常見表現?
- 便秘:排便頻率下降,糞便乾硬
- 大便失禁:無法控制肛門括約肌,糞便不自主排出
- 排便困難:需依賴外力(如刺激或指引)幫助排便
- 腹脹或腹痛
Q3:如何處理神經性腸道功能障礙?
1️⃣ 飲食調整
- 多攝取膳食纖維(每日建議20–30克):全穀、蔬菜、水果等
- 補充水分:建議每日攝取 2000–2500cc
- 定時用餐:刺激胃結腸反射,幫助排便
2️⃣ 排便訓練
- 固定時間排便(如早餐後)
- 使用刺激法:指刺激、栓劑、小灌腸等
- 採用半蹲或坐姿:有助於排便順暢
3️⃣ 物理治療與輔助運動
- 腹部按摩:順著結腸走向輕柔按摩
- 盆底肌訓練(若肛門括約肌功能尚存)
- 日常運動:提升肌肉張力與排便效率
4️⃣ 壓力管理
學習放鬆技巧(如冥想、深呼吸)可幫助穩定腸胃蠕動。
Q4:檢查與診斷方式有哪些?
- 病史詢問:排便頻率、糞便型態與困難程度
- 身體檢查:如直腸指檢評估括約肌功能
- 腸道功能評分:使用 NBDS 評估嚴重程度
- 肛門直腸測壓:了解括約肌與直腸協調性
- 大腸鏡檢:排除其他腸道疾病
Q5:藥物與醫療介入方式有哪些?
💊 藥物
- 便秘:滲透性瀉藥(聚乙二醇、乳果糖)、刺激性瀉藥、促動力藥物
- 大便失禁:止瀉藥(如洛哌丁胺)、吸附劑、膽鹽結合劑等
🚿 經肛門灌洗(TAI)
定期使用溫水從肛門灌洗腸道,幫助排空並減少失禁與便秘。
🖐️ 手動刺激
用手指刺激肛門,協助軟便排出與建立排便節律。
🩺 手術方式
- 結腸造口術
- 馬龍順行性控便灌腸(MACE)
- 骶前根刺激器(SARS)植入
Q6:可以做哪些復健或訓練?
- 排便訓練:固定時間嘗試排便,建立排便規律
- 骨盆底肌訓練:透過電刺激或生物回饋增強括約肌功能
Q7:目前有哪些新興療法或研究?
- 電刺激:刺激腸道神經以改善蠕動與控制力,包含經皮刺激、磁刺激等
- 神經調控技術:如薦神經磁刺激、背側生殖神經刺激等
- 幹細胞治療:透過腰椎注射幹細胞,促進神經修復與功能重建
- 腸道菌叢調整:使用益生菌改善發炎與腸道功能,目前仍在研究階段
📘 提醒您:照護方式請依個別情況由醫師或專業人員指導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