🏠 脊髓損傷者在家可以做的關節運動
即使在家中,也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維持身體活動度與健康。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,有助於預防關節僵硬、肌力流失與併發症喔!
💤 1. 被動運動(適用於麻痺部位)
由家人或照護者協助進行,針對無法自行活動的肢體進行關節活動:
- 目的是預防關節攣縮
- 活動部位包含:肩、肘、腕、手指、髖、膝、踝、足趾
- 動作建議:每天早晚各做一次,全方位彎曲與伸直
💪 2. 主動運動(適用於可動部位)
自己主動進行的運動,維持肌肉力量與活動範圍:
- 上肢舉啞鈴
- 手指抓握訓練
- 下肢抬腿、膝蓋彎曲伸直
- 可預防肌肉萎縮與退化
🧘 3. 自我牽張與伸展運動
針對容易僵硬的關節進行緩和的拉伸,增加柔軟度與循環:
- 手臂外展、肩關節伸直
- 膝蓋彎曲伸直、踝關節活動
- 建議每日定時進行,效果更佳
🔄 4. 姿勢調整與翻身運動
臥床者應定時變換姿勢,避免長時間壓迫導致褥瘡:
- 練習從仰臥轉側臥、俯臥等動作
- 促進關節活動與皮膚血液循環
🛠️ 5. 特殊訓練與輔具輔助
如果身體狀況允許,可進行更進階的運動與訓練:
- 上肢與軀幹肌力訓練(如撐床、舉啞鈴)
- 使用握力器、彈力帶進行訓練
- 輪椅推行等日常功能訓練
📌 居家運動時的3個重要提醒
- ⚖️ 量力而為:根據自身體能調整運動強度,避免過度疲勞
- 🚨 發現不適立即停止:若出現疼痛、暈眩等情況,應立刻停止並聯絡醫療人員
- 🕒 養成習慣:每日定時做牽張與伸展,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、預防併發症
💬 若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某些動作,建議可先諮詢醫療團隊,量身訂製最適合自己的居家運動計畫喔!